close
中文vs. 英文閱讀技巧,很不同嗎?
讀自己母語寫的資料,原則上不外乎下列這幾種:
(1) 報紙新聞
(2) 報紙的電影廣告版、報紙的電視節目欄
(3) 針對特定影片、節目,尋找特定戲院(電視台)、特定場次時間
(4) 教科書的某個章節 (準備考試或製作講義)
(5) 商業、八卦雜誌周刊等
(6) 好友的部落格
(7) 有興趣閱讀的小說、書籍
(8) 高鐵時間表
(9) 電子郵件信箱廣告、手機簡訊廣告
(10) 好友的信件
(11) 食譜
(12) 為寫報告、做簡報、寫論文、特定標的收集資訊
(13) 房屋租賃契約、其它合約
按上列不同材料的順序,我們很可能採取的閱讀方式,應該是多樣化的: (1) 快速讀重點 (2) 快速尋找是否會有引起興趣的 (3)內容短但要仔細讀 (4) 內容短但要仔細讀甚至重複讀 (5) 消遣時間著重大意 (6) 快速讀重點 (7) 內容長消遣時間著重大意(8) 內容短但要仔細讀 (9) 快速讀重點 (10) 快速讀重點(11) 內容短但要仔細讀 (12) 快速尋找特定的資訊 (13) 內容短但要仔細讀
我們閱讀方式是會轉換的,而非一成不變的,例:
(1)、(2)→(3)、(8)
(5)、(7)→(4)
(6)、(10)、(12)→(4)
(7)→(4)
簡單來說,以上大致可歸類成下面四種,也是我們讀母語材料就很熟悉的技巧:
A. Skimming – reading rapidly for the main points快速讀重點。 例: (1)、(6)、(9)、(10)、(12)
B. scanning – reading rapidly to find a specific piece of information快速尋找特定的資訊。 例:(2)、(6)、(10)、(11)、(12)
C. extensive – reading a longer text, often for pleasure with emphasis on overall meaning內容長,多為休閒樂趣而讀,著重大意。 例:(5)、(7)
D. intensive – reading a short text for further detailed information內容短,但要仔細精讀。 例:(3)、(4)、(8)、(11)、(13)
然而,在讀另一個外國語言時,絕大多數的人卻只會用單獨一種方式來讀 :才讀短短幾行,卻想要仔細讀,甚至重複讀;也就是D. intensive 的方式。理由不外乎,凡是讀到不認識的單字,就停頓在那裏,無法繼續讀 (譬如:忍不住很想去查個字典,或是查完字典,還搞不定哪個字義才適用,或是恰好好友來電一扯就一個小時,所以讀來讀去,怎麼讀都是那一小段,或那幾頁,但是時光已悄然飛逝。很可能一則不到一百字的英文新聞一讀,就耗去半小時,一本英文小說讀了數月,還在第一章等等。以難怪興緻大減,從此那本小說、書本,就束之高閣,埋沒塵埃。或是每到新年初始,信誓旦旦要苦讀英文,自我提昇,最後還是不了了之。
事實上,讀母語時,自己已會的策略,皆可移轉到讀英文,特別是英文已有基礎的學習者(已較熟悉食衣住行基本生活面的字彙),為參加升大學學測、全民英檢中級以上、托福多益等的大型正式考試,或職場工作者純粹為了自我提昇,而打算短期內快速提升閱讀速度、增加字彙量 、擴充不同領域學識 (環保全球暖化、自然生態、社會現象議題、國際趨勢、商業財經、普眾科學新知、生活保健、休閒旅遊、學習、書信、職場應用等),更是不能墮入上述D. intensive單一的閱讀方式。
那麼,這些學習者,究竟應採用哪些閱讀方式?依我長期累積的經驗,也是綜合參考學者專家所推薦的步驟:
一、 不論長短,一律先快速閱讀 (有如看中文報紙般,不給自己太大壓力,但務必要快速地讀,必要時用計時器來記錄或控制所耗時間。別忘了,正式的考試是有時限的!
二、 必要時手握鉛筆,真有不認得的單字、佳字(句)、很有感受的用字遣詞段落、有疑惑處,透過不同記號立刻標示,例:圓圈 (單字)、佳句等 (雙底線)、疑問 (單底線加問號) 等等,總之發揮簡單的創意,方便自己應用即可。(沒有特別需求時,怎麼讀中文報紙,就怎麼讀英文新聞;怎麼讀中文小說,就怎麼讀英文小說)
三、 不論標的物是一篇短文、一本書(小說)、一則新聞、教科書的某一章、一份報紙,一律一口氣先做完步驟一以及二,不要停頓。
四、依當時閱讀的最終目的 (休閒樂趣?擴充閱讀領域?收集資料?製作講義?老師指定作業並需回答指定問題?等等),再行決定是否一定要回頭處理步驟二所找出的那些不同的記號。
五、如無迫切必要性,就繼續再讀下一篇短文、新聞、書本、小說等等以此類推。否則,就永遠只讀了那一段、一篇、一章、一本……。
除非它是一項指定作業或為學生製作講義,我個人以為,絕大多數的單字,頭幾次均可不予理會。理由是,如果它真是重要的、使用頻律高的單字,它一定會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出現,甚至再行出現的速度或頻率,會遠超過事先預期的程度。等到那一刻真的來臨時,才是值得去查字典,好好研究一番的時候,那時的學習效果才能「印象深刻」。再者,查字典「整批」一次集中查完,遠比「分開單獨」個別處理,效益來的佳,因為前者不會影響閱讀速度,而後者絕對是阻礙讀英文時的絆腳石。
總之,本來我們就會的技巧,就輕鬆地、自然地、持續地,將它應用到英文的閱讀吧!
(2) 報紙的電影廣告版、報紙的電視節目欄
(3) 針對特定影片、節目,尋找特定戲院(電視台)、特定場次時間
(4) 教科書的某個章節 (準備考試或製作講義)
(5) 商業、八卦雜誌周刊等
(6) 好友的部落格
(7) 有興趣閱讀的小說、書籍
(8) 高鐵時間表
(9) 電子郵件信箱廣告、手機簡訊廣告
(10) 好友的信件
(11) 食譜
(12) 為寫報告、做簡報、寫論文、特定標的收集資訊
(13) 房屋租賃契約、其它合約
按上列不同材料的順序,我們很可能採取的閱讀方式,應該是多樣化的: (1) 快速讀重點 (2) 快速尋找是否會有引起興趣的 (3)內容短但要仔細讀 (4) 內容短但要仔細讀甚至重複讀 (5) 消遣時間著重大意 (6) 快速讀重點 (7) 內容長消遣時間著重大意(8) 內容短但要仔細讀 (9) 快速讀重點 (10) 快速讀重點(11) 內容短但要仔細讀 (12) 快速尋找特定的資訊 (13) 內容短但要仔細讀
我們閱讀方式是會轉換的,而非一成不變的,例:
(1)、(2)→(3)、(8)
(5)、(7)→(4)
(6)、(10)、(12)→(4)
(7)→(4)
簡單來說,以上大致可歸類成下面四種,也是我們讀母語材料就很熟悉的技巧:
A. Skimming – reading rapidly for the main points快速讀重點。 例: (1)、(6)、(9)、(10)、(12)
B. scanning – reading rapidly to find a specific piece of information快速尋找特定的資訊。 例:(2)、(6)、(10)、(11)、(12)
C. extensive – reading a longer text, often for pleasure with emphasis on overall meaning內容長,多為休閒樂趣而讀,著重大意。 例:(5)、(7)
D. intensive – reading a short text for further detailed information內容短,但要仔細精讀。 例:(3)、(4)、(8)、(11)、(13)
然而,在讀另一個外國語言時,絕大多數的人卻只會用單獨一種方式來讀 :才讀短短幾行,卻想要仔細讀,甚至重複讀;也就是D. intensive 的方式。理由不外乎,凡是讀到不認識的單字,就停頓在那裏,無法繼續讀 (譬如:忍不住很想去查個字典,或是查完字典,還搞不定哪個字義才適用,或是恰好好友來電一扯就一個小時,所以讀來讀去,怎麼讀都是那一小段,或那幾頁,但是時光已悄然飛逝。很可能一則不到一百字的英文新聞一讀,就耗去半小時,一本英文小說讀了數月,還在第一章等等。以難怪興緻大減,從此那本小說、書本,就束之高閣,埋沒塵埃。或是每到新年初始,信誓旦旦要苦讀英文,自我提昇,最後還是不了了之。
事實上,讀母語時,自己已會的策略,皆可移轉到讀英文,特別是英文已有基礎的學習者(已較熟悉食衣住行基本生活面的字彙),為參加升大學學測、全民英檢中級以上、托福多益等的大型正式考試,或職場工作者純粹為了自我提昇,而打算短期內快速提升閱讀速度、增加字彙量 、擴充不同領域學識 (環保全球暖化、自然生態、社會現象議題、國際趨勢、商業財經、普眾科學新知、生活保健、休閒旅遊、學習、書信、職場應用等),更是不能墮入上述D. intensive單一的閱讀方式。
那麼,這些學習者,究竟應採用哪些閱讀方式?依我長期累積的經驗,也是綜合參考學者專家所推薦的步驟:
一、 不論長短,一律先快速閱讀 (有如看中文報紙般,不給自己太大壓力,但務必要快速地讀,必要時用計時器來記錄或控制所耗時間。別忘了,正式的考試是有時限的!
二、 必要時手握鉛筆,真有不認得的單字、佳字(句)、很有感受的用字遣詞段落、有疑惑處,透過不同記號立刻標示,例:圓圈 (單字)、佳句等 (雙底線)、疑問 (單底線加問號) 等等,總之發揮簡單的創意,方便自己應用即可。(沒有特別需求時,怎麼讀中文報紙,就怎麼讀英文新聞;怎麼讀中文小說,就怎麼讀英文小說)
三、 不論標的物是一篇短文、一本書(小說)、一則新聞、教科書的某一章、一份報紙,一律一口氣先做完步驟一以及二,不要停頓。
四、依當時閱讀的最終目的 (休閒樂趣?擴充閱讀領域?收集資料?製作講義?老師指定作業並需回答指定問題?等等),再行決定是否一定要回頭處理步驟二所找出的那些不同的記號。
五、如無迫切必要性,就繼續再讀下一篇短文、新聞、書本、小說等等以此類推。否則,就永遠只讀了那一段、一篇、一章、一本……。
除非它是一項指定作業或為學生製作講義,我個人以為,絕大多數的單字,頭幾次均可不予理會。理由是,如果它真是重要的、使用頻律高的單字,它一定會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出現,甚至再行出現的速度或頻率,會遠超過事先預期的程度。等到那一刻真的來臨時,才是值得去查字典,好好研究一番的時候,那時的學習效果才能「印象深刻」。再者,查字典「整批」一次集中查完,遠比「分開單獨」個別處理,效益來的佳,因為前者不會影響閱讀速度,而後者絕對是阻礙讀英文時的絆腳石。
總之,本來我們就會的技巧,就輕鬆地、自然地、持續地,將它應用到英文的閱讀吧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